当前位置: 网校> 经济师培训> 202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难度分析
正保会计网校 经济师培训

202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难度分析

来源:经济师网校 发布时间:2014-11-19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难度分析,供各位考生参考。
试听

一、中级经济基础各部分内容考试所占比例

知识模块

年度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合计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经济学基础

2007-2014

15

15

7

14

29

财政

2007-2014

11

11

6

12

23

货币与金融

2007-2014

11

11

6

12

23

统计

2007-2014

11

11

5

10

21

会计

2007-2014

11

11

5

10

21

法律

2007-2014

11

11

6

12

23

  二、考试形式的特点

  自2010年开始中级经济基础考试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变化是:一套题目编排出多套题号顺序及备选项顺序不同的试卷。同一考场内,每人周围的试卷题目排列顺序同其他人都是不一致的,目的就是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因此踏踏实实复习是硬道理。

  三、考试内容的特点

  ◆ 紧扣大纲、全面考核

  中级经济基础6大部分35章,每年几乎章章考核,因此考核非常全面。正是通过全面考核的形式使得部分学员难以通过考试。2014年中级经济基础的真题中只有第30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没有考核,因此复习中级基础时不能轻易放弃某一章。所以全面考核就要全面学习。

  针对此特点,应试策略:紧扣大纲,精读教材,至少二遍,进行地毯式的扫荡,看书时把重点比较突出,可考性较强的内容在教材相应位置标注出来,以备将来重点复习。不要随意押题、猜题,这样才能够把教材中很细的考点看到,不留知识死角。

  ◆ 难度适中

  中级经济基础的考试难度并不大,每道题目不会深入考核,140分的总分,超过84分就能顺利通过经济师的考试,因此它是典型的不考难度考广度的考试。真题中大部分题目属于理解记忆型题目,只要好好复习,外加环球网校的悉心辅导,相信您一定能顺利通过经济师的考试。

  【应用举例:2014年单选】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是( )。

  A. 货币供应量下降

  B.物价上涨

  C. 人均货币存量下降

  D. 人均货币所得下降

  【应用举例:2013年单选】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需要经过国家()的审查批准才能生效。

  A.行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权力机关

  D.审判机关

  ◆ 历年真题的相关考点较多

  中级经济基础考核侧重于往年真题相关考点居多,因此往年真题有较高的参考性。同一个考点采取多种形式考核,比如多选变单选,同样意思采取多种表达方式。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知识点掌握透彻,形式都是浮云。

  【应用举例:2014年单选】导致某种商品供给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

  A.该商品的成本

  B.该商品的价格

  C.该商品的税率

  D.消费者偏好

  【应用举例:2013年单选】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产量绘制某种农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在坐标图上就表现为这种农产品的()。

  A.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C.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

  四、学习方法和建议

  ◇1.制定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学习

  ◇2.努力使自己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3.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学会记忆

  经济师的考试本身难度不大,大部分题目都是教材上的原话,关键是知识点很多,内容繁杂,很难记忆。所以考生应学会记忆。

  ● 找出关键点,归纳总结,理解记忆。

  【应用举例15:2013年多选题】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

  A.受益原则 B.效率原则

  C.区域原则 D.技术原则

  E.公开原则

  【答案】ABCD

  【解析】原则可归纳为:技术提高效率使区域受益。

  ● 多种手段结合记忆。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联想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 。也可视听结合,比如,自己不愿意看书时,可以听听课,看看讲义。

               2014年中级经济基础教材目录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市场需求

一、无差异曲线

二、市场供给

二、预算约束

三、均衡价格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四、弹性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市场结构的类型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生产者的行为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的生产者的行为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四、完全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一、国民收入核算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四、总需求和总供给

一、经济增长

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一、价格总水平

三、经济发展

二、就业和失业

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三、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

 

二、国际资本流动

第二部分 财政

第十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第一节 财政支出及其分类

第二节 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

第三节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第三节 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第四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第四节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

第二节 税收

第二节 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

第三节 税负转嫁

第三节 我国政府预算体系

第四节 国债

第四节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五节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类型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第二节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 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第三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二节 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第三节 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第四节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六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十七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一节 中央银行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二节 货币政策

第三节 货币均衡

第十九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四节 通货膨胀

第一节 金融风险

第十八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二节 金融危机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第三节 金融监管理论

第二节 金融市场

第四节 金融监管体制

第二十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五节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第一节 汇率制度

第二节 国际储备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

 

第四部分 统计

第二十一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二十二章 抽样调查

第一节 统计学

第一节 抽样调查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变量和数据

第二节 集中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第三节 常用的数据特征测度

第三节 估计量和样本量

第四节 数据的来源

 

第五节 统计调查

第二十三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二十四章 时间序列

第一节 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第一节 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第二节 回归分析

第二节 时问序列的水平分析

第二十五章 统计指数

第三节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第一节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加权综合指数

第三节 指数体系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

 

第五部分 会计

第二十六章 会计概论

第二十七章 会计循环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会计确认

第二节 会计目标

第二节 会计计量

第三节 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记录

第四节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第四节 会计报告

第五节 会计基本前提

第二十八章 会计报表

第六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一节 会计报表的概念

第七节 会计法规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二十九章 财务报表分析

第三节 利润率

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二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 会计报表附注

第三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第三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

第二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表

第六部分 法律

第三十一章 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二章 物权法律制度

第一节 “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

第一节 特权概述

第二节 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第二节 所有权

第三十三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三节 用益物权

第一节 合同概述

第四节 担保物权

第二节 合同的效力

 

第三节 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

第四节 合同的担保和保全

第三十四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五节 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

第一节 公司法和公司概述

第六节 违约责任

第二节 公司的设立与公司法基本制度

第三十五章 其他法律制度

第三节 公司治理结构

第一节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第四节 公司的股份(权)转让和股份公司的股份发行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五节 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第四节  反垄断法律制度

第五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第六节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

1 2

免费课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