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
课程与PC端同步更新,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做题
海量精选试题,想练就练,瞬间提分。答疑
海量精选试题,想练就练,瞬间提分。直播
名师大咖面对面,有问有大收获多。一、 社会支持理论发展的历史
社会支持在人类社会开始时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社会支持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鲍尔拜(Bowlby)首先在精神医学领域提出了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强调早期关系(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的重要性。柯伯和卡塞尔发表文章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工具性支持和情绪性支持。在过去几十年中,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关于社会支持概念,第二个是关于影响个人发展和使用社会支持因素的研究;第三个是关于社会支持影响个人心理状态的机制的研究。
二、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 -
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社会网络只是个人可以直接接触的一些人,包括亲戚、同事、朋友。亲密伙伴是个人生活中的一种紧密关系。关系中的人认同和期待彼此负有责任。工具性支持指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以实现某种目标,如找工作、借钱或帮忙照看孩子等;表达性支持既可以是手段也可以是目的,它涉及分享感受、发泄情绪和挫折、寻求对问题或议题的了解、肯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与尊严等。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等,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和认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