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18898361497

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管理 > 宏观形势 >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汤文颖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汤文颖 / 行政文秘讲师

课程价格: 具体课酬和讲师商量确定

常驻地: 石家庄

预定该课 下载课纲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

课程大纲

讲课提纲:

**部分:中国应该而且可以提前实现碳排放峰值

一、中国经济转型与2030年前实现峰值的可行性

(一)中国经济增速进入长期趋势性放缓阶段

(二)中国不需要也不能继续高碳扩张发展

(三)中国需要探索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和道路

(四)创新政策清单管理推动经济转型以尽早实现峰值

(五)中国2030年前达峰可行性的模型系统分析

二、不同温升控制目标下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一)温升对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可能影响

(二)温升对中国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三)温升对中国农业的可能影响

(四)温升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

三、世界低碳发展的进展和趋势

(一)低碳发展及其目标是基于科学认知的全球政治共识

(二)低碳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有所发展

(三)低碳发展的政策工具得到多方面深入应用

(四)低碳发展的技术基础不断夯实

(五)低碳发展的社会基础有待巩固

(六)欧盟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七)美国的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八)印度低碳发展的行动与效果

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应该而且可以提前实现碳排放峰值

(一)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减排机遇

(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与碳排放现状

(三)产业供给与需求结构优化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

(四)促进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政策措施目录

五、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消费端能源需求

(一)低碳消费的涵义

(二)未来社会的消费与能源需求

六、中国经济中长期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思考:以能源转型和效率提高支撑经济升级与持续繁荣

(一)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及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和面临的挑战

(二)发展路径的创新:近代世界工业化史的启示与中国发展的特殊背景

(三)发展路径的创新:低碳发展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切入点和抓手

(四)全球低碳化和中国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战略选择

(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若干新课题


第二部分:碳中和的理论与实践

一、碳中和的基础理论体系

(一)碳中和的缘起

(二)碳中和的涵义

(三)碳中和的作用机制

二、碳排放与碳吸收估算理论框架与方法

(一)碳排放估算理论框架与方法

(二)碳吸收估算理论框架与方法

三、国际“碳中和”的实践经验

(一)澳大利亚的碳中和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二)新西兰的碳中和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三)英国的碳中和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四)加拿大的碳中和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四、“碳中和”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一)中国提出“碳中和”的背景

(二)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积极贡献

(三)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


第三部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与影响

(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

1.碳达峰和碳中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

3.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

4.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5.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6.对全球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7.彰显了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8.彰显了中国以更低的资源环境和碳排放代价支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政治决心

(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带来的影响

1.将引领和加速能源革命

2.将重塑未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原则

(二)排放配额管理

(三)排放交易管理

(四)排放核查管理

(五)排放配额清缴管理

(六)监督管理

三、当前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节点

(二)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三)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的途径

1.加快构建全国碳市场体系

2.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3.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4.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5.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

6.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7.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8.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9.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10.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四、企业应如何积极应对加速绿色转型

(一)转变思想观念:研判“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定位

(二)研制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新战略:科学提出转型发展的新目标和行动计划

(三)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研发应用清洁能源和低碳负碳新技术

(四)创新绿色低碳投融资合作模式:强化节能降成本、减碳创收益

(五)加强企业管理创新

1.夯实能源及碳排放数据基础

2.强化低碳节能岗位和队伍

(1)开展节能低碳行动全员培训,学习掌握节能低碳知识

(2)开展节能低碳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提高企业低碳节能岗位职工队伍节能减排能力

(3)倡导低碳节能岗位职工把低碳节能作为新发展方式

(4)组织低碳节能岗位职工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先进节能设备,构建高效、循环的生产模式

(5)倡导低碳节能岗位职工低碳生活和绿色办公理念

3.完善配套激励机制

(1)按照低碳节能发展标准与要求,明确企业低碳节能岗位职责

(2)**制定奖励措施把节能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企业低碳节能岗位职工形成激励机制

(3)制定有利于低碳节能发展的新标准

(4)从制度上建立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机制

上一篇: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与实现路径 下一篇:互联网+智能制造创新思考

下载课纲

X
Baidu
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