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智慧 > 传统文化 > 中庸之道处理职场关系
一、“中庸之道”组织管理学内涵;
1、“中庸”管理之道;
——中庸之道“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平常之理。”(《礼记·中庸》);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忠恕”;
——举例:孔子“以德报德”;
2、“中庸”文化伦理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
举例说明: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敬天爱人”
五敬“天地亲君师”;
信仰“祖宗”、“家”文化;
——“仁义礼智信”恻隐之心、守信之心、知足之心、感恩之心、奉献之心;
举例:孙中山的“文化宣导”;
3、“中庸”兵法:
——慎战自保全胜“先敌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兵法》);
——治军原则“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孙子兵法》);
举例:“曾国藩练兵”成也文化,败也文化;
——“阴阳中和”太极理论;
举例:毛泽东《论持久战》;
4、“中庸”理想;
——儒学三纲“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儒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
——以“义“统”利“,世界大同;
5、“中庸”哲学;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与“致良知”;
——四句教:“无恶无善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二、“多元化、差异化”包容职场关系;
1、职场关系哲学。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同而不和”反映中国社会“窝里斗”现象;
——“和而不同”是“多元化、差异化”和谐之道;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方针;
“百花齐发”、“百家争鸣”文艺方针;
“宗教自由”民族政策;
“平等互利”外交政策;
——举例:孔子的72贤臣之子贡、颜回;
2、职场关系伦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举例说明如何协调“师徒”、“上下级”、“岗位”、“新老员工”、“部门”之间关系。
三、“一分为三”处理职场关系;
(《三国》职场风云——孙权、曹操、刘备;)
1、权衡价值观“责、权、利”;
——责任观(匹夫有责):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权力观(能上能下):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利益观(为己为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举例:《三国》职场关系中的责任、权力、利益;
2、选人用人标准“德、量、才”;
——举例:《三国》的用人唯才、用人唯亲、用人唯贤;
3、留人方法“待遇、感情、事业”;
——举例:《三国》的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
4、管理方法“人治、法治、德治”。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
——举例:《三国》的情、理、法;
情 理 法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约之以法
佛家 儒家 法家
人治 德治 法治
“关系”文化 “道义”文化 “契约”文化
“性本善” “无善无恶” “性本恶”
用人唯亲 用人唯贤 用人唯才
熟人社会 和谐社会 陌生社会
家族文化 大同文化 二八文化
祖宗文化 和谐文化 斗争文化
孝道 王道 霸道
四、“修己安人”超越职场关系;
1、企业和人生的四层圆满境界;
——“吃饭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谋生、事业、哲学艺术、宗教;
——精神修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2、职场情商管理;
——《三国演义》鲁肃;(处理人际关系)
——《水浒传》宋江;(管理情绪)
——《西游记》猪八戒;(了解自身情绪)
——《红楼梦》史湘云;
——《史记》刘邦;(识别他人情绪)
——《建国大业》邓小平;(自我激励)
3、“内圣外王”职场修炼;
影响力;
——硬实力(礼)权力、奖励、惩罚;
——软实力(仁)信息、专业、人品;
领导力层次;
——以权压人、以功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义统人;
4、职场关系中的性格优势。
——《沁园春·雪》中的人物观点;
——汉高祖刘邦(水行人);
——唐太宗李世民(土行人);
——宋太祖赵匡胤(木行人);
——元太祖成吉思汗(金行人);
——明太祖朱元璋(火行人);
5、职场关系中的性格劣势。
——解读《孙子兵法·九变·五危》;
——举例:《三国》点将台;
6、如何建设高绩效团队。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主宾定位,“生”我者,我“克”者;
——举例:楚汉战争时期的“刘邦团队”;
——举例:《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
我要预约
《中庸之道处理职场关系》已有35家企业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