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素养 > 综合素养 > 职业道德素养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
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内容是道德准则的定位。而今,太多的企业都在提倡职业道德,包括国家提出每一个公民要具备敬业精神,都拘于口号,缺乏实质。所以,我们把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制定下来,再去践行,非常必要。
一、中国文化中“人格”与“道德素养”的关系。
1、何为人格?
2、何为素养?
3、道德素养的内涵与外在体现。
4、“道德素养”与“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在联系与意义
二、职业道德素养之细目
(一)、职业道德素养的纲要---敬
《礼记》一书开篇就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古人认为,这几句话是人君的“立治之本”, 毋不敬,为紧要。敬分为两部:内心的敬意和敬意的表达。
1、我国传统文化中“敬”德的内涵
2、工作、生活中“敬”的运用
A、“服饰”是敬人、敬己、敬业的直接的静态体现。
B、“举止”是与人交往中敬人、敬己的直面的动态体现。
(二)、与人交往之本——信
《论语·颜渊》篇中讲,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如此,可见“信”德之重要。
1、《论语》、《礼记》等经典中对“信”德的疏解。
2、工作、生活中“信”的运用
A、守时
B、谨言
(三)律己之要——谦
周公曾告诫其子伯禽说: “《易》有一道, 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故而,古代君子要求自己自谦而敬人。
1、历代贤达之人如何用“谦”德自勉。
2、工作、生活中“谦”的运用
A、语言
B、行为
(四)中国人从古至今秉承的职业道德操守与价值观
三、中国经典与职业道德操守的关系
中国的文化精髓都蕴含在中国的经典之中,5000年的文明发展,积淀的文学经典浩如烟海,我们该如何选择书籍,以增益自身修养。在此可以借鉴先贤的认知与指导,宋朝朱熹认为《四书》是儒家文化的根基,是学习“《六经》之阶梯” ,他认为研读要有次序: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四书可以说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之选,也可以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之要旨。所以我们在此浅谈之。
1、《大学》之明明德、新民与止于至善。
2、《论语》中,孔子勉励学生践行的道德准则。
3、《孟子》,继承与发展孔子的理念。
4、《中庸》中的“中”与“诚”,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运用。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尊重一个人不仅仅是做到能看到的、表浅的尊重,还要尊重一个人的性情,这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中实属罕见。中国人重情义,**对性与情的深刻认识,把它运用在与人交往中大有裨益。
培训建议:
1、 全体员工手机关闭
2、 课程中不要随意走动和出入教室
3、 不能进行与上课无关之事物
4、 不能将食物带入课室
培训课程特色:
1. 各课程培训期间含大量的互动模式、行为模式、情景模式、案例分析、心理模式、行为小品等寓教于乐的方式,重视开发意识潜力,培训之后受众深刻认识礼的内涵。
2. “礼仪”一词中的“礼”原意是表示尊敬、崇敬之意,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自古就把“礼”与“忠、孝、义”并称为儒家道德准则;“仪”原意是指“礼”的形式,包括一些礼节、仪式等。随着社会在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言行方式及行为规范等,包括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地点得体的着装、优雅的仪态、落落大方的举止、彬彬有礼的谈吐、亲切友好的态度等丰富的内容。换句话说,礼仪是个人内在文化素养及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职业人更应如此,在待人接物时做到文雅而和善,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和从容淡定的心态来处事。当我们树立起有内涵、有魅力的个人和企业形象,方是真正为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与彬彬有礼的职业人打下深厚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