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灾害对所有经历的人都是严重的创伤,而儿童因为心智尚未成熟,受到的影响更大。许多儿童会出现身体及心理的困难。一般来说这些情绪反应,在几天之后,经由老师和家里人的支持之下会慢慢减轻。
【课程目标】
1. 识别儿童心理异常的表现
2. 帮助儿童恢复心理健康
【课程对象】
老师 家长
【课程时间】
1天(6h)
课程方式:
理论讲述 案例分析 现场演练
【课程大纲】
第一章:儿童心理异常的表现
1、儿童变得非常不安和紧张焦虑。
2、突然谈一些和现实不相关的事情,尤其是好像重复看到灾变的现场,或者是听到旁边不存在的声音等等。
3、儿童变得非常敏感,如惊弓之鸟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非常紧张不安。
4、坐立不安,难以专心。
5、变得没有表情,好像任何事他都不在乎,激不起他的情绪反应。
6、退缩,对别人的谈话、别人的关心没有兴趣,从人群中退缩。
7、睡不着觉,或者半夜常常惊醒,恶梦不断。
8、行为退化到更小年龄的行为,如咬手指、尿床、口吃、缠着人不肯离开、哭闹像个小婴儿行为。
9、强烈的罪恶感,或者非常的不快乐,甚至出现伤害自己或说些和死有关的事情。
10、出现一些身体的症状,如头痛、肚子痛、恶心、头晕、尿床、频尿、身体某一部份不能动或是晕倒等等。
第二章:用绘画的方式疏导儿童心理创伤
让孩子可以选择用画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把问题设计成绘画的主题,让孩子自由选 择采用具体或抽象的方式来画。画完图之后,宜采用开放讨论的方式与孩子一起讨论整个活动过程,这 样可以帮助整理其经验并表达情感。试着去读懂孩子的图,把它视为一种沟通的方式。
1、用图画写成日记。画下与事件有关的人物、地点、活动等。将所画、所写的集结成册,也不妨 尝试用计算机绘图方式。
2、共同制成墙报画成为一个“故事集”。让孩子们以目前生活中正在进行的事情为内容来画这张墙 报。每一天都可以去看、去增加一些内容。鼓励孩子说出画的是什么。当完成时可将它当成是一个大家 共同克服困难的示范,加以讨论并庆祝,还可以做成照片、投影片来展示、呈现。
3、剪贴画创作(将各种材料加以组合运用)。让孩子们利用剪贴照片、杂志、图画、文章、布片等 来创作。告诉孩子如果从杂志之类找不到他们要的,可以直接用画的或在剪下的图片文字上加工。这种 创作法相当有效,而且对孩子也很有安全感,不必担心自己画得不够好。
第三章:绘画治疗的关键点:
1、要一再地跟孩子确认“没有所谓正确的画法”。在介绍任何一种绘画方式时,要清楚地说明目的 在于画一幅“会表达”的画,而不是一幅漂亮的画。对孩子强调他们所做的不会被打分数或被批评,也 不一定要向他人展示。当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时,不要勉强他将作品展示出来。如果孩子不想要保存 画作,也可以允许他们丢弃自己的作品。
2、允许使用各种不同的素材(蜡笔、彩色笔、铅笔等),但不宜使用水彩,因为对一个受创的孩子 而言,他们经历的灾难是难以控制的,而水彩是一种过于松散的媒介。
3、在绘画的过程中,最好有一个以上的大人陪同,但应尽可能地不要控制及介入绘画运作的过程。
4、颜色、形状等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甚至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孩子而言,都有其不同的 意涵。
5、若有必要更深一层地去探索孩子画作的意义时,可以寻求专家的协助。
第四章 用谈话的方式疏导儿童心理
1、说故事—协助孩子藉由布偶、玩偶或比喻的方式说出或演出故事。也可以利用看图说故事方式 来叙述灾难事件的发生经过。
2、开放讨论—对孩子提出一个主题,可以是一般性的或特定性的主题。可征求自愿者来参与讨论, 可以多多利用照片、图画等来促进讨论。若得到大家的同意,可以把讨论的过程录像下来,再播放给大家看。
3、角色扮演—可以创作一出短剧、利用游戏或角色扮演方式重现有关灾难之情景。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提供或共同制作道具、服装,包含灾难时期救灾人员的制服等。可以先告诉孩子灾变发生的经过,让他们在讨论或演出时比较熟悉这些情节,而不会有威胁感。
第五章:谈话治疗时提问的方法
1、当灾难发生时,你在那里?当时你正在做些什么?当时你的家人在那里?当时你的朋友在那里? 当时你正在想些什么?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感觉到什么?你听到了些什么?出现了什么声音?你闻到 了些什么?
2、在灾难发生后,你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改变了?(包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你的反应如何? 你 “失去”了些什么?(包括被丢掉、受损、被偷等)你自己或你所认识的人,有人受伤吗?你周遭的家 人或朋友(包括宠物)怎么了?在灾难发生后,你做了些什么梦?在灾难发生后,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 不一样?
3、你现在再想到这次灾难时会觉得怎么样?是什么让你感觉舒服些?你所认识的人当中,有人在 这场灾难中死去吗?你是怎么度过之前那段痛苦的日子的?如果它再度发生的话,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 作法?你是怎么帮助其它人的?下次你又将怎么做呢?
第六章:谈话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因为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引发孩子较多语言表达。避免在提问时只能回答“是、 不是”、“有、没有”就结束的问题。
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但是允许某些语言能力较不好、害羞、不习惯表达自己的孩子不 发表意见,多多鼓励同侪间的相互支持。
接纳孩子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反应是正常的,可以使他们安心。请记住您的角色是促进及引 导,不要去控制整个讨论的内容,这样对孩子最有帮助。
好好地听孩子讲完之后,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试着提出一些温和的建议。譬如说:“除了那种想法 和解决事情的方法之外,会不会也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呢?”,这类开放式的问题可以逐渐地帮忙孩子 整理、反思自己的情绪与想法,对他们未来的调适和心理建设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