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路内训★〗
环球优路教育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建筑企业发展现状与企业资质匹配程度进行专业诊断,制定并实施契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培训方案,系统提升建筑企业单位的核心竞争优势,有力支持企业的优良技术与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
匹配建筑业不同岗位能力需求,打破技术边界,根据住建部和建筑企业模型来培养提供企业整体长期发展需要的人才。
技术优化
用环球优路的建筑工程实践研究成果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趋向精细化、灵活化、价值化、技术化的管理。
企业资质和
对企业资质发展提供培训、咨询一体化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盈利提升。
专业BIM人才培养平台 专属BIM人才培养优势
成熟的BIM实操软件平台
实操课程所使用的BIM软件平台均为国际国内成熟BIM软件平台,老师会在课堂上手把手教您利用BIM软件进行案例实践,让您亲自感受BIM实操完成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工作流程的梳理落实BIM战略在企业中的实现。
Bim软件包含:Revit、Navisworks、3D MAX。BIM Server、BIMx等
可靠的BIM项目管理及实施经验
优路非常注重老师的专业性,聘请的老师均拥有BIM项目管理5年以上经验,有多个BIM项目管理及实施经验。多位老师曾负责多个大型场馆的项目总控工作以及南京青奥会的场馆BIM设计工作。让您学习到协调设计、施工等各阶段及各专业的能力,了解建筑信息化进程,帮助企业搭建信息化平台,规划企业的BIM实施技术路线图
科学合理的服务体系设置
课程由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理论课程老师会由浅到深从BIM项目管理概论到BIM现状与发展趋势软硬件信息化平台的选择等等,让您详细了解BIM具体管理实施状况。实操课程老师**实际操作,让您熟练掌握主流BIM软件,并能指导其他团队成员,从学习到**考试,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答疑指导,课间、课后随问随答;学习效果随时监督,从而达到快速、高效的学习目的
BIM来源
1分钟看懂:建筑工业化百年历史!
早期的现代主义先行者 梦想建筑业如汽车行业一样 模数化制造 ▲ 勒·柯布西耶maison Citrohan系列中**早的原型maison Domino, 1944 “修建”or “制造” 修建与制造的区别何在?修建是一个设计与建造分离的过程;而制造如同在工厂生产标准化模数化配件,现场组装,精准而严格。**早的装配式建筑应该追溯到17世纪向美洲移民时期所用的木构架拼装房屋,**早的装配式公寓的想法和实现过程则由英国利物浦的工程师John Alexander Brodie在20世纪初提出,这位大叔甚至发明了足球场的球门网,然而Brodie的想法并没有在英国被广泛接受,反而在东欧流行起来。 ▲ John Alexander Brodie(1858~1934) ▲ 1903年 John Alexander Brodie在利物浦埃尔登街建设中作品:采用预制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 ▲ 1964年拍摄的 埃尔登街作品 (虽然经历了战争侵袭,依稀任是一件严谨的建筑工业化产品) 纵观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史 特别是工业化住宅的发展 重要的契机和推动力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革命 技术的进步带来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 城市发展带来大批农民向城市集中 导致城市化运动急速发展 城市住宅问题严重 ▲ 工业革命时期,大批农民涌向城市 ▲ 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座装配式大型公建--伦敦水晶宫 █(二)战争与灾难引发的需求 建筑工业化的真正高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国房荒严重,迫切要求解决住宅问题,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如法国的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便曾经构想房子也能够像汽车底盘一样工业化成批生产。他的著作《走向新建筑》奠定了工业化住宅、居住机器等**前沿建筑理论的基础。此间为促进国际间的建筑产品交流合作,建筑标准化工作也得到很大发展。 ▲ 战后大规模重建背景下柯布西耶的以模数系统,标准化为基础的居住单元系列,1952 大灾难导致的城市重建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为典型,1966年的一场大地震让古都塔什干一夜之间三分之一的生活区域被毁,30万人无家可归,所由文物古迹几乎都遭受严重损毁,城市重建迫在眉睫。在之后两年时间内,苏联政府用工业化方式对城市进行了快速重建,修建了2300万平方英尺的住宅和15所学校,其中60%的住宅和70%的学校都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塔什干成为工业化重建的城市典型。 ▲ 以工业化方式快速建设的塔什干城市住宅 █(三)共产主义与乌托邦思想主导的城市建设 这方面的代表是以苏联为典型的东欧国家,在乌托邦思想的主导下,城市建设大赶快上,**不断增加工人阶层,减少农民,快速建立一个工业文明的社会。这一时期苏联的建筑工业化得到很大的发展。首先在30年代的工业建筑中推行建筑构件标准化和预制装配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修建大量的住宅、学校和医院等,定型设计和预制构件有很大发展。1958~1962年,对两三种定型单元的“经济住宅”开始采用工厂化生产;1963~1971年,适用于不同气候区的定型单元定型设计增加到10种。 ▲ 60年代的莫斯科展会:埋入导管的混凝土预制板,镶嵌水管的单元墙体 ▲ 莫斯科混凝传制作传送带:完成制作,震荡和砂浆磨平 ▲ 当时典型的公寓模块,现场装配方式 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不同的时期,伴随不同的技术水平和时代需求,工业化住宅呈现的特征也各不相同。在建筑工业化进程中,标准化,模数系统的探索意义重大,标准化程度越高往往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和工期的缩短,标准模数还必须适应当时当地的施工条件符合装配化和机械化的特点比较灵活,能满足互换要求,模数身要也有具有极强的适用性以满足各种建筑类型的需求。 1931~1981年期间 全世界共有28种预制混凝土装配房屋体系 ▲ 2014年威尼斯双年展智利馆展出的 1931~1981年期间世界各地28种预制装配式房屋体系 摄影:gonzalo puga 建筑工业化1.0时代: “赫鲁晓夫楼”奠定了早期预制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基础 传统的砖石建造速度慢,不能满足拥挤城市的需求,为了改善莫斯科严重的住房短缺,1950年1月,由赫鲁晓夫(当时莫斯科党委书记)监督,达成了一个以成本低、见效快为目标的前苏联建筑师公约。 1953和1954在莫斯科分别建造了两座预制混凝土工厂,经过不断的性能和结构测试,预制混凝土的被证实是性能卓越的。 1961年维塔利·帕夫洛维奇Vitaly Pavlovich Lagutenko设计出了一种五层的预制混泥土建筑,这种预制住宅就是著名的“赫鲁晓夫楼” ▲ 维塔利·帕夫洛维奇认为电梯成本太高,而且影响建造速度,所以把高度定位五层 ▲ 随后大规模的建设就此展开,莫斯科别利亚耶沃地区至今保留了大量“赫鲁晓夫楼” 1960年代末,随着需求增长,高度达到十六层 智利实践 1972年前苏联捐赠给智利共产国际一套建筑工业化流水线,组建了名为KPD的工厂,至1978年,共生产制造了153栋工业化住宅 ▲ 智利KPD生产的工业化住宅立面 ▲ 智利KPD工厂 ▲ 安装KPD工厂生产的混凝土面板,1970年代智利施工现场 ▲KPD工厂预制板 ▲ 运输预制板 摄影:nolberto salinas gonzález 这一时期的特点: 快速,大量,廉价,材料单一 大部分设计和建造都相对比较粗糙, 但也出现一些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例子, 比如:著名建筑马赛公寓,蒙特利尔67号住宅 芝加哥Marina city(即玉米楼) 蒙特利尔67号住宅,1967 由354个完全预制的每个住宅“盒子”组成,每个基础单位的尺寸为38x17平方英尺,厨房卫生间也是提前预制的模块。67号住宅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郊区花园式住宅与城市高层公寓的结合,建造方式在当时被称为“三维模数建造系统”。 ▲ 正在组装的“盒子”
▲ 施工过程 芝加哥Marina city,又称“玉米楼”,1964 马利纳城(Marina City)为住宅商业混合建筑,其建筑包含两幢61层、高179米(587英尺)的住宅大楼,因其酷似玉米棒的独特外形而成为芝加哥市的地标。建筑师贝特朗·戈德堡(Bertrand Goldberg)是密斯·凡·德罗的学生,马里奥城的设计思想受到密斯的影响,但是戈德堡对预制,模数及曲线形式的设想则成为这个项目中的**大亮点。 ▲ 玉米楼是当时世界**高的混凝土建筑 ▲ 每层由16片完全一样的“花瓣”围绕中间的核心筒体组成 ▲ 弧形的预制构件 建筑工业化2.0时代 60年代末,70年代后,技术发展 构件尺寸增大 模数制更加完善 预制构件受形状和材料的限制降低 工业化住宅产品可提供更多的客户订制 这一时期出现了复合墙体的雏形 又称: 三明治外墙板(Sandwich Panels) 这种墙板内为蜂巢结构, 并加入保温隔热的轻质材料。 混凝土外墙板的造型也越来越多样化 这以后的装配式建筑更注重 美学,功能,结构与经济性的一体性 ▲ 当时的一些预制混凝土制品 巴黎郊区的“天空之城” 80年代,巴黎东郊大诺瓦西区为大批移民进入建设了大型后现代乌托邦社区,这座以“天空之城”为寓意的后现代主义社区其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包含610间公寓的钢筋混凝土巨人,这座建筑的外立面采用预制装配式系统,包含大尺寸的预制构件,个性相当鲜明。 ▲ 立面上大尺度的预制构件装饰性很强 后模数化时代 建筑工业化3.0时代: 高效,集成,节能 新型材料和新技术 更加个性化,风格化 从住宅延伸到公建。 纽约迷你公寓项目,2015 这座9层的迷你公寓项目意在为人口逐年激增的纽约市的年轻人提供买得起的迷你公寓。项目包括了55个预制单元,每个单元的面积为370平方英尺,层高为10英尺。这个项目的住宅单元包括设备装修全部在工厂完成,建造则在现场拼装,极大的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建设速度以及迷你公寓的居住质量。 ▲ 现场组装 ▲ 51个单元完全在工厂制造完成 ▲ 纽约个性化迷你公寓的标准单元,包括家具设施在内的定制化高度集成 我国的工业化3.0时代住宅实践 上海青浦区新城一站3A-03A地块大型社区 此项目由华建集团华东都市设计研究总院在2016年设计完成。该项目采用先进的PC预制叠合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式住宅比例100%。设计中探索建筑工业化3.0时代的产品特点,该项目负责人华建集团华东都市设计研究总院首席建筑师李军认为后模数时代,应在标准化与个性化方面有所突破。 后模数时代-高度有机式标准化 统一模数,严格按照建筑模数制精心设计(2M、3M及少量1M、1/2M),为部品构件尺寸协调、互换通用创造条件,方便工厂化统一加工; 统一 密集段住宅的开间; 统一 四个面的开窗; 统一 楼梯和电梯的尺寸; 统一 不同房间的管井的尺寸; 统一 地板采暖和新风装置的措施; 统一 建筑与室内精装修的标准。 后模数时代-订制化 精心设计选择的立面模块,适合不同组团个性化立面的造型要求。 ▲ 多方比较,选择制模难度大,模型样式**少的立面模块 突破模数,超越模数 工业化4.0时代会怎样? 1.0时代模糊设计与建造的边界 而4.0时代将重新界定 以设计为主导的地位, 建筑设计不在被模数所限制 伴随着BIM技术的成熟,3D打印等高科技技术手段进入建筑领域,未来的工业化建筑完全有可能实现现代主义大师们**初的设想“像制造汽车一样制造住宅产品”,甚至留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 3D打印结构替代传统钢筋 ▲ 3D打印的土建装饰一体化墙板 ▲ 3D打印多层复合结构墙体 ▲ 项目形体尺度不再受模数及施工限制,3D打印出任意形态的墙体 未来甚至还可能出现基于BIM技术的无人机监控的工地,在个性化建筑回归手工匠人的时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住宅工业则走向工业化程度更高的阶段。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行业变化甚至城市面貌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