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的发音一般分为“文读”、“白读”和“约定俗成”三种。
什么叫“文读”呢?
一般专用名词要转成上海话,就是要用“文读”的方式来读。比如一部电影的名字、一本书的书名、人名、地名包括成语、唐诗等等,一般都是“文读”。
“文读借用非上海话的外来方言的读法来发音,通俗来讲,就是使用更加接近普通话发音的读法。比如,“大世界”是个专用名词,这个“大”,你要读“da”,不能按上海话读成“du”。
什么是“白读”?
所谓“白读”,就是指比较口语化的读法,发音通常使用上海方言的发音。
还有一种发音就是“约定俗称”。
所谓“约定俗成”,就是对于某些词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发音,就不受文读或者白读的局限,根据历史的传承来发音。
读“na zo”(音似“拿作”)
“横看成岭侧成峰”,上海话念《题西林壁》是这个味道
说文解字
1、横:浊辅音声母。原先为前ang,现大多数上海人发音和“王”同,同化了。
2、成:浊辅音声母。与“陈、神、辰、郑、程”同音。
3、侧:发音短促,读如“尺”。古代入声。上海话保留古音。
4、峰:发ong韵。上海话里与“同、中”同韵。
5、远:音同“圆”。浊音。
6、近:读如“琴”。浊辅音。
7、各:读如“国”。古代入声。上海话保留古音。
8、不:发音短促,读如“八”。古代入声。上海话保留古音。
9、同:为d的浊辅音声母。
10、识:发音短促,读如“杀”。古代入声。上海话保留古音。
11、面:读如“米”。凡普通话的“ian”,如:“天、间、先、千”,上海话都对应在“i”。
12、目:发音短促,读如“木”。古代浊辅音入声。上海话保留古音。
13、只:发音短促,读如“质”。古代入声。上海话保留古音。
14、在:浊辅音声母。读如“才”。
新世界教育:属于上海的味道,一定要留住
“一个地方的语言,是这个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语言丢失了,那么这个地方的文化也就不完整了。”比起城隍庙五香豆、石库门之类,上海话在上海文化中是更具标志性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上海话是上海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映,而正是这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孕育、生成了独特的上海文化。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人———包括新生代的上海人来说,他们不是上海文化的“他者”,当然也不是上海话的“他者”,说自己的母语———上海话,其实本来应该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而一代代共同传承上海话,正是关乎上海文化的长存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