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飘红,“哪吒”也成为了“史上名字最难读的电影男主人公”。
连日来,朋友圈弥漫着一个世纪之问——“哪吒两个字,你们那里的方言怎么念啊?
“拿抓”、“拉杂”、“挪炸”、“呢扎”、“闹赵”……无奇不有。
前段时间,一个小朋友看书上的哪吒故事,“哪吒”读出来的是“那坨”。哎,普通话已经挠头了,更别说方言了!!!
现在问题来了,请问,上海话的“哪吒”怎么念?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普通观众已经讨论到炸裂,连精通沪语的表演艺术家们都说出了不同版本。
读“no zo”(音似“挪作”)
上海话里的“多”字,也是多音字。
除了读“du”,好像还可以读作“da”。
直接来看例子:
例1:今朝出去用忒仔多(da)钿哉
例2:伊带仔多(da)个人来嗰。
例3:隔壁人家接新娘子来仔多(da)部小汽车。
例4:为仔一眼小事体,我到此地跑仔多(da)埭了(跑了好几趟)
有时为了极言其多,常作修饰,说成“好多(da)两钿”、“好多(da)两个”等。
为了让读“da”的多字的色彩以及背后的情绪表露殆尽,小说作者往往将读“da”的多字记作“哆”或“歹”,以示区别。
比如,《九尾龟》第10回就有:“现在外势才晓得耐刘大少用仔歹格洋钱拨倪哉!”(现在外面都知道你刘大少爷在我身上用了不少钱呢!)
这就是所谓记音字,其实正字好像还是“多”字吧。
再仔细想想,沪语多音字里既可读“u”音又可读“a”音的,似乎又不仅仅“拖”、“多”二字。
比方讲上海人形容物事质量不好,会说:“侬搿件衣裳哪能吤pa嗰啦。”
形容衰败,也会说:“搿地方老pa相嗰喏。”
如果沪语多音字里既可读“u”音的又可读“a”音,真的是一种习惯乃至规律的话,那么,这个字就是“破”了。
用不着再去找什么古字了。
还有,上海人形容走路缓慢,叫“ma法ma法”。
俗记“迈”,似不确。
依上述推理,可能不可能就是“磨”字呢?
再来一个,小孩无法自控的流口水,上海人叫“la馋”。
“馋”是沪语“馋吐水”的缩写,易得理解
但那个“la”呢,俗记“拉”、“赖”,似皆不确。
再依上律,是不是“露”呢。
哦,别忘了,大小的“大”(音杜),也可以读作“大”(音达),未必只用于外来语的文读,如本地人就称祖父为“大大”。
一讲到吃,阿拉上海人随时都可以滔滔不绝。快来看看,侬吃过几道?
1.麻辣汤
短评:干了这碗麻辣汤,成为最有脾气的人!天热,我们吃点绿豆汤消消火~
2.烂污三鲜汤
短评:其实这是一道极为鲜美的“乱炖”料理,可就是因为“乱”,才会拿来形容胡乱为事的人呢。
3.夹心饼干
短评:比“夹心饼干”更形象生动的词,我估计就是“汉堡包”了……
4.饭泡粥
短评:在煮粥的过程中,锅里会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很容易让人觉得耳朵痒。上海话里“饭”又和“烦”同音,所以……
5.麻栗子
短评:很早以前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人会用坚硬的麻栗子砸他们的脑门,后来索性不再使用毛栗子,直接上手了!“再不用心做功课,请侬吃两记麻栗子!”这句话都快成老爸老妈们的口头禅了!
6.吃螺蛳
短评:每次吃螺蛳的时候,嘴巴只能使劲地“嗦伐嗦伐”,但就是怎么都嗦不出来!是不是跟说话时失误性地停顿很像呢?
7.辣货酱
短评:众所周知,上海菜的特色就是浓油赤酱,吃辣对老上海人来说还是挺“折磨”的……上海人有时会说“请侬吃辣货酱!”其实就是“给你点颜色看看!”
8.空心汤团
短评:如果吃到一个没有馅只有皮的汤圆,那该有多难过?
9.洋葱头
短评:在上海话中,“葱头”与“冲头”为谐音。旧时很多外国人由于语言、经历等原因,不懂市场行情容易被骗,所以就把“洋葱头”比喻为被敲竹杠的不懂行的人。
10乌搞百叶结
短评:百叶结其实就是打了结的豆腐皮,上海菜“百叶结烧肉”馋哭了多少小朋友~不过,百叶结瞎打结,真的是太乱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