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上来第1课就学五十音图,于是想当然地以为日本人从创造出日语时就有五十音图了。但其实这是错误的。
古人说话,只是采用这几个固定的音节,并不想到去把一个音节分成元音和辅音。日本发明五十音图的始祖,现在认为是明觉和尚。他是平安末期的僧侣,大约是11世纪后期的人物。
明觉写了一本书,叫《反音作法》。这个反音,其实就是学习了中国的反切技术。中国在很早的时代,就发现为了注明读音,必须发展一套元音和辅音的系统,于是反切应运而生。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表示一个汉字的读音,前一个汉字取声母,后一个汉字取韵母。如,坛为徒干切,徒的声母为T,干的韵母为An,拼起来就是坛的读音为Tan。
明觉在《反音作法》中详细参照了中国的反切方式,把日语的所有发音也进行了归类,分出了5个元音和10个辅音,于是就组成了五十音图。
顺便说一下,中国反切的兴起大约是在东汉后期,大约公元2世纪到3世纪吧,正是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现代学者认为,中国反切兴起应该和中国人希望读懂佛经中的梵文有关。而日本发明五十音图,同样也是为了解决给佛经中的梵文注音的问题。这一点从发明者是个和尚也可以看出来。
五十音图发明当时,其实也并不叫做五十音图,而是叫做五音图。什么是五音?这也是中国传入的概念。中国古代音韵学中有五音的说法,指的是所有辅音可以分成五类,所谓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注:宫商角徵羽也叫五音,不过这不是同一个概念)
明觉创造五十音图之前,五音概念就已经传入日本。明觉的五十音图,对应到五音的话,アワヤ行为喉音,サタラナ行为舌音,ハマワ为唇音。所以日本人见到五十音图,就觉得这是把五音概念图解化了,因此就称之为五音图。
直到江户时代,也就是17世纪,五十音图的叫法才开始出现,这之前,都一直是叫做五音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