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校排名> 中大网校> 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综合能力资料:人类行为的含义
中大网校 社会工作者培训

社会工作者

发布时间: 2017年04月10日

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综合能力资料:人类行为的含义

人类行为的含义

人类行为的含义和类型、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

社会工作者倾向于从综合观点看待人类行为,把人类行为界定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

1. 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外显行为涵盖了所有可观察到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那些内在的、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动被称为内隐行为,如思维、记忆等内部心理活动。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人类行为主要指外显行为,它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

2.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本能行为出自遗传,又称遗传行为,这是一类不需学习即可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如觅食、爬行等。习得行为是人类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成的,又可称学习行为。

3.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根据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积极作用的,包括助人,遵守社会规范等;攻击他人或社会的消极行为,如暴力行为,破会社会秩序等。

4. 人类行为还有正常和异常之分,尤其在精神健康领域做这样的区分十分重要。然而,要在正常与异常行为之间画上绝对界线并非轻而易举。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3—1①:

小明今年8岁,在某小学读三年级,最近三个月里他开始变得不愿去学校。每天早上一到上学时间,任父母如何劝诱逼迫,他就是死活拗着不去。起初只是撒娇哭闹,寻找理由推脱,后来逐渐出现头晕、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但是,他在家看电视、游戏或外出玩耍时与正常人无异,病症只在要送他上学时发作。为此,曾到医院做过化验、透视等检查,查不出体内有什么病变,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也不见效。在发病之前,小明从无旷课逃学记录,学习成绩中等,也无网瘾或结交不良群体等状况。后经心理门诊诊断,小明得的是“学校恐惧症”。这属于特殊类型恐惧症的一种,其主要表现包括:对去学校产生严重的困难;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无反社会行为。学校恐惧症的发生往往有很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如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学习压力过大,学校老师过分严厉5等。

一般来说,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有以下几个:

(1)统计规律。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上就可以视为常态的、正常的行为,反之则被认为异常行为。如,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上学时都很健康,而案例中的小明却一到上学时就犯病,这显然是一种异常的行为。

(2)社会规范与价值。如果个人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则与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就是异常的。如学龄期孩子逃学被认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所以才会寻求治疗。

(3)行为适应性标准。如果无法适应社会,就会出现社会化不足的问题,表现为行为异常。如案例中的小明因为害怕上学而不敢去学校,无法顺利完成学业;有的人因为酗酒或吸毒成瘾而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等。

(4)个体主观体验。以个人的主观体验为依据,也是判断各种行为是否异常的重要标准。如果超越了界限,就会被划人异常的范围。例如,配偶去世,一般人都会伤心难过,但如果因此陷入极端抑郁,变得茶饭不思、难以人眠,那就应该求医了。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定义异常行为的标准其实也并不是绝对的,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认识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从进化论的角度,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及种族的繁衍。与此同时,通过积极的彼此互动,人类也在不断地改变环境。

(2)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个复杂系统,有外显的,有内隐的;有来自遗传的,有后天习得的;有生理范畴的,有社会属性的,存在着各个不同的侧面,千姿百态。

(3)动态性。人类行为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既有来自身体素质如身高、体重变化的影响,也包括由于社会生活条件造成的行为改变。

(4)指向性。人类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指向特定的目标,如,听到声音后人的定向反射等。

(5)可控性。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这是与受本能驱使的动物行为最大的不同,人类行为是可以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的,具有可塑性。

(6)发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现在行为是过去行为的继续,而未来行为又必然是当前行为的延续。

编辑推荐:

社会工作者考试培训

社会工作师辅导班

中大网校社会工作者培训班

社会工作者网校排名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