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校排名> 正保会计网校>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是什么科目
正保会计网校 会计实务培训

会计实务

发布时间: 2017年09月08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是什么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有到的账户。

解析:

因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数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与实际支付金额减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后的差额。要计算真实的收益,就得有你实际取得成本和实际采用的利率去计算,实际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钱取得的,这个好确定。实际利率较难计算(考试中一般题目中会告诉的),在实际操作中,将票面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每期的利息收入,作为年金按一“实际利率”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年金折现后成你的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这个“实际利率”就是真正的计算你真实的投资收益的利率。这个“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是用年金折现的“插入法”计算确定(比较麻烦,要一个一个的试)。实际“投资收益”=摊余成本(第一期为实际取得时成本)×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实际收益与应收利息的差额就是利息调整的数值。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其后每期的摊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减去上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再按上述方法确定下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依此类推。注意: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应是最初确定的利息调整减去各期已调整的数。因为计算中会有四舍五入,所以最后一期进行倒挤法计算,剩余的利息调整余额调整完。

例如:用2089元买入面值为2000元的5年期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的年利率为5%,实际的内含的年利率为4%。具体的核算过程如下:

解析题面,由于我们高于面值买入,比面值多付了89元,多付还买?为什么呀?那是因为人家的票面利率高,高于市场上的实际利率,所以觉得划算,这才会买的。但是当债券到期时,人家只给你会还你面值的部分2000本金,并不会给你2089元。这超出的89元,就是包含在你所收到的各项利息中的,也就是你所收到的真正的利息收入并非全是你投资的收益,这里面还包含有你多付出应该收回的部分,这部分就是利息调整部分,它要在各期中分别收回。也就是到期时,要将这89元都要收回才行。

我们在分步解析吧:购买时的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9

贷:银行存款 2089

上述分录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就是多出的部分),这两部分一起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到期后能收回的本金是面值部分2000元,而多付出的“利息调整”部分,必须在持有期间内得到补偿或收回,补偿或收回的方法,那就是只有在利息收入中得到补偿。那这样一来,人家按期付给的利息是票面利息。而到我们这里还要补偿或收回多付出的“利息调整”部分,所以我们的实际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应予收到的票面利息—补偿或收回的“利息调整”。所以,在到期末应收利息时,就有以下分录:

借:应收利息 100 (2000×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6.44 (100—83.56)

投资收益 83.56 (2089×4%)

上述分录中“应收利息”就是票面利息,“投资收益”就是我们实际的投资应得到的真实的回报,二者的差额就是我们多付的“利息调整”部分的补偿或收回。

至此我们已收回本金16.44,致使我们的投资本金2089元减小成了2072.56元了,我们这里的本金也称“摊余成本”,下一期我们计算实际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时,将以“摊余成本”2072.56元为基础了。

到了下一期末,我们再记录利息收入时的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 100 (还是票面利息,各期都是一样的,就是应收到的)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7.10(100—82.90)

投资收益 82.90 (2072.56×4%=82.9024,这里出现了四舍五入的尾差)

这样又收回本金17.10,摊余成本为2055.46(2072.56—17.10),下期以此为计算投资收益的基础。

以此类摊:第三期应收回本金(利息调整):100—82.22=17.78元,摊余成本为2037.68(2055.46—17.78);

第四期收回本金(利息调整):100—81.51=18.49,摊余成本为2019.19(2037.68—18.49)

最后一期原则上也是用以上方法进行,但为了避免四舍五入形成的误差,不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计算,而是用倒挤法进行调整,将剩下的未调整完的一次调整完,即89—16.44—17.10—17.78—18.49=19.19,也可以将2019.19中的19.19调整完即可。

对于摊余成本的确定,我给大家一个通用的公式:(适用于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票面利息-实际利息)

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

友情提示:此公式同样适用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中的数据位置不要变更即可!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