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年06月14日
正保会计网校高会频道提供:2016《高级会计实务》案例分析:企业并购的类型和会计处理的分析与判断。
案例分析题
甲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钢铁的A股上市公司,其母公司为XYZ集团公司。甲公司为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多次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成功进行了同行业并购,迅速扩大和提高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了公司在钢铁行业的地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一系列并购过程中,甲公司根据目标公司的具体情况,主要采取了现金购买、承债和股份置换三种方式进行。甲公司的三次并购过程要点如下:
(1)收购乙公司。乙公司是XYZ集团公司于2000年设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生产和销售钢铁。甲公司为实现“立足华北、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发展战略,2007年6月30日,采用承担乙公司全部债务的方式收购乙公司,取得了控制权。当日,甲公司的股本为100亿元,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为120亿元,留存收益为50亿元;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0.6亿元(公允价值为1亿元),负债合计为1亿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并购完成后,甲公司2007年整合了乙公司财务、研发、营销等部门和人员,并追加资金2亿元对乙公司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乙公司产品技术等级并大幅度扩大了生产能力。
(2)收购丙公司。丙公司同为一家钢铁制造企业,丙公司与甲公司并购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支付现金4亿元成功收购了丙公司的全部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2亿元,公允价值为3.5亿元),取得了控制权。并购完成后,甲公司对丙公司引入了科学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先进经营理念,同时追加资金3亿元对丙公司钢铁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造,极大地提高了丙公司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收购丁公司。丁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铁矿石的A股上市公司,丁公司与甲公司并购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2009年6月30日,甲公司经批准通过定向增发1亿股(公允价值为5亿元)换入丁公司的0.6亿股(占丁公司股份的60%),控制了丁公司。当日,丁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亿元。甲公司控制丁公司后,向其输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进一步完善了丁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规范运作水平,使丁公司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业绩稳步攀升。
假定不考虑其他有关因素。
要求:
1、分别指出甲公司并购乙公司、丙公司和丁公司是属于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并逐项说明理由。
2、分别指出甲公司并购乙公司、丙公司和丁公司是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并逐项说明理由。
3、分别确定甲公司并购乙公司、丙公司和丁公司的合并日(或购买日),并分别说明甲公司在合并日(或购买日)所取得的乙公司、丙公司和丁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应当如何计量。
4、分别判断甲公司并购乙公司、丙公司和丁公司是否产生商誉;如产生商誉,计算确定商誉的金额;如不产生商誉,说明甲公司支付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或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差额的处理方法。
5、简要说明甲公司上述三次并购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
1、(1)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属于横向并购。
理由: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属于横向并购。
(2)甲公司并购丙公司属于横向并购。
理由: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属于横向并购。
(3)甲公司并购丁公司属于纵向并购。
理由:与企业的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并属于纵向并购。
2、(1)甲公司并购乙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参与合并的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并前及合并后均受XYZ集团公司的最终控制。
(2)甲公司并购丙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参与合并的甲公司和丙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3)甲公司并购丁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参与合并的甲公司和丁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3、(1)甲公司并购乙公司的合并日为2007年6月30日。
甲公司在合并日所取得的乙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被合并方(乙公司)的原账面价值计量。
(2)甲公司并购丙公司的购买日为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购买日所取得的丙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3)甲公司并购丁公司的购买日为2009年6月30日。
甲公司在购买日所取得的丁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4、(1)甲公司并购乙公司不产生商誉。
甲公司支付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的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冲减甲公司的资本公积(或调整甲公司的资本公积)。
(2)甲公司并购丙公司产生商誉。
商誉金额=4- 3.5×100%=0.5(亿元)。
(3)甲公司并购丁公司不产生商誉。
甲公司支付的企业合并成本与取得的丁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合并当期损益(或合并当期营业外收入)。
5、(1)实现了组织人事整合。
(2)实现了战略整合和业务整合。
(3)实现了制度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