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年02月27日
摘要:托福写作满分黄金定律,语言能力是托福写作考察的重中之重,满分标准对考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言运用熟练,能够使用不同的句法、合适的措辞和习语,但也允许出现次要的词汇或语法错误。虽然托福作文满分标准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不低,但考生想要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达成满分目标也绝非白日做梦。
下面根据众多同学在托福写作真题练习中语言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一下满分托福写作的黄金定律,希望能帮助大家多积累一些托福写作经验。
黄金第一定律“the clearer the better”。
很多考生对满分标准存在误读,集中体现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虚构型。部分考生从未认真阅读过官方指南上的评分标准和范文,因此虚构了用词越大分数就越高的要求。
I want to go to the most notorious university in the U.S.
这位考生解释说,他认为表达“著名的大学”用“famous”太俗、太低端,恰巧在背单词时看到了“notorious”有十分著名的意思,就自认为使用后能瞬间变身“高大上”。殊不知“notorious”虽有十分著名之意,但是贬义词,意为声名狼藉、臭名昭著。考生有这样的“理想”,相信ETS的考官看到后定会大跌眼镜。
考生务必注意,活学活用虽是好事,但表达的第一要义是准确、清楚。满分标准明确要求使用“合适的措辞(appropriate word choice)”,而非所谓的“大词”。
第二类误入型。很多考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看美剧、听英文歌曲时学到的词汇、短语立即就用在了托福写作中。
Government should give a damn abou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虽然满分语言中明确要求使用“习语(idiomaticity)”,但上述表达中“give a damn about”过于口语化,而写作要求使用书面语,因此这个短语虽然“地道”但放在文章中显得格格不入。更何况“damn”本身就上不了台面,属于“four letter words”一类,受过良好教育(the well-educated)的英语母语使用者是不会在写作中使用类似表达的。
第三类妄想型。很多考生在阅读了满分标准后,提出疑问:“句子越复杂分数就越高吗?”不可否认,满分标准明确指出需要“使用不同的句法”,但考生也要量力而行。例如:
A large amount of people go abroad to learn knowledge, which we will find good job in big company with this experience.
这位考生的语法显然不通过,除了从句使用不当之外,还出现了人称前后不一致、可数名词缺少冠词、动词搭配不当等诸多问题。事实上,我们只要用“and”连接两个分句就可以清楚的表达核心思想: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go abroad to gain knowledge, and they will find a good job in a big company with this experience.
以上三类考生犯了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错误。虽然满分标准中指出“允许考生出现次要的词汇或语法错误”,但这绝不意味着语法不重要。影响表达的语法错误绝不属于“次要”的范畴。
从低分要求到满分要求纵向分析,不难发现语言升级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这就好比是登山,不经过山腰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登顶的。因此考生要根据自身语言实力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即使有一定基础的考生,首先也要突破3分标准的限制:造句和选词的不熟练使得文章缺乏清晰度,并且偶尔使意思含混不清(may demonstrate inconsistent facility in sentence formation and word choice that may result in lack of clarity and occasionally obscure meaning),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进而使语言丰富、多变、有内涵,向满分标准冲刺。
黄金第二定律“the longer the better”。
如何增加句子长度,使语言高端、大气、上档次?这里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观念。很多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生都熟谙一类语言技法,所谓“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句子长度立刻增加一倍。例如,“如果你这样做就有很多好处,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不会有那么多好处”。这种“if not, then...”的结构实质就是毫无营养的废话,与托福写作满分标准的要求风马牛不相及。
考生要特别注意所谓“越长越好,不长不幸福”,其实是展示语言能力的一种手段。“不同的句法、合适的措辞”这些满分标准对语言的硬性要求都是建立在足够的句子长度之上。换言之,只写一句话几乎不可能体现出语言的多样性和考生强悍的语言实力。
如何达成“the longer the better”?我们可以从近期最火的“甄嬛体”中得到一些启发。
“你今儿买的蛋糕是极好的,厚重的芝士配上浓郁的慕斯,是最好不过的了。我愿多品几口,虽会体态渐腴,倒也不负恩泽。”说人话就是:“蛋糕真好吃,我还想吃。”
会心一笑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原本非常通俗、非常口语化的表达可以通过增加各种细节(例如“芝士”、“慕斯”、“体态渐腴”等),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使用并列结构,给出多个名词或动词(例如“厚重的芝士”,“浓郁的慕斯”等),针对同一主题进行一系列描述,使语言构成一种类似于排比的气势,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这才是“the longer the better”的精髓。
以下是一位考生的习作,这里他需要组织的语言是“我的邻居很自私”,并以此为例证支持他所提出的论点。
My neighbor only minds his own business.
根据黄金第二定律“the longer the better”,我们要求考生给出更多细节,具体描述自私的邻居还有哪些言行,同时使用并列结构连接多个细节。
No communication would be possible if my neighbor only minded his own business and didn’t bother to go to neighborhood activities.
在此基础上,我们反复强调细节还是不够多,句子还是不够长,牢记“我要给、我还要给、我继续给,越长越好,不长不幸福”。因此考生又针对理想型邻居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对细节展开充分描述,最终使一句原本仅有7个单词组成的短句变成了满足高分标准的长句。
No communication would be possible if my neighbor only minded his own business and didn’t bother to go to neighborhood activities. Therefore, a good neighbor should be a good friend, someone I feel comfortable inviting to my house, having dinner with, and even taking care of my house if I hang out.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务必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开启“头脑风暴”,不停给出细节。结合黄金第一定律,用最简单的语法结构表达清楚,用并列连接词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使语言有质的飞跃。正像广告里说的那样:“长到离谱,根本停不下来”。
黄金第三定律“the differ the better”。
在表达清晰、细节充足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语言进一步修饰。所谓“越多样越高分,越变化越美丽”就是为了迎合满分标准中“使用不同的句法、合适的措辞和习语”这一要求而采取的最直接的手段。
首先词汇要多变。句子由多个单词组成,措辞的变化会减少、甚至消除语言的单调感。例如我们摘录了一篇范文中的一段:
First of all, some minor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with an American family include both a lack of privacy and little opportunity to be independent. For instance, the foreign student may find that the family expects him to join them in group activities such as watching television and going on picnics. Another drawback of living in an American home involv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family may treat the student like a child. For example, the parents may want to decide who his friends will be and where he will go during his leisure time away from home.
仔细分析后不难看出,本段开头就明确提出了分论点,之后分两层具体展开论述。但稍加分析后不难发现,作者提出观点的语言如出一辙:
Some minor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with an American family include both a lack of privacy and little opportunity to be independent.
Another drawback of living in an American home involv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family may treat the student like a child.
文中没有改变句子的语法结构,而是使用“偷梁换柱”的手法将“disadvantage”替换成“drawback”,“include”替换成“involve”,“opportunity”替换成“possibility”,却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化重复陈旧为满分语言的效果。考生们务必要学习这种手法,使自己的习作中绝不出现一模一样的单词,绝不出现一模一样的短语,绝不出现一模一样的句子。
现以表达“我认为”为例,详述词汇的“四大替换”法,助力考生轻松做到“三个绝不”,拒绝重复:
1、词性替换。如果第一次用到“I argue that...”,第二次就改用“My argument is...”以名词形式替换动词。
2、同意替换。如果第一次用到“I argue that...”,第二次就改用“I maintain that...”以同义词替换原词。
3、短语替换。如果第一次用到“I argue that...”,第二次就改用“As far as I’m concerned, ...”以同意短语替换原词。
4、创新替换。考生要在心中牢固树立起“写作不是翻译,表达没有限制”的观念!
“我认为”的实质是一种双向的影响。“我”主动思考,主观上得出结论;同时得出的结论客观上刺激了“我”,给我以启迪。所以如果第一次用到“I argue that...”,第二次就改用“... gives me insights into various realms.”完全摆脱原词的枷锁,替换得不留痕迹。
其次句法要多变。除了使用各类从句结构外,语气的变化也可以使语言表述重点突出,并更好地配合内容,达到详略得当、错落有致的效果。以下“五大句法变化”法,助力考生轻松达到满分要求:
1、强调语气。强调的方法数不胜数,这里以句子倒装为例,为考生提供一些能够高频使用,且易学、实用的技巧。
使用“so that”句型可以替换逻辑连接词“because”,而“so”作为副词修饰形容词时可以倒装,增强语气、表达强调。例如:
Because they are relatively poor, they have to work harder for less money than the locals and then save it.
So poor are they that they have to work harder for less money than the locals and then save it.
反复练习之后,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一旦想要表达因果联系,就会想到使用“so that”句型,进而想到倒装句增强语气。
考生需要特别注意,强调语气不是命令,更不是威胁。大多数情况下,考生不是有意为之,但客观上却酿成恶果。例如:“You will get cancer, if you smoke!”
考生习作中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此处禁止使用第二人称,更不要使用感叹句强调。考生要时刻提醒自己,判分的考官是文章最终的读者,如果恰巧这位考官是烟民,这句告诫就是对他赤裸裸的威胁和咒骂。此处宜用第三人称,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任何人都没有妨碍。
2、反问语气。
反问语气的实质不是疑问,而是通过反问增强原句肯定或否定的表述。例如:
We can not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f we don’t use the experience in the past.
How can we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f we don’t use the experience in the past?
通过反问将原句中“我们不能理解”变为“我们怎么能理解呢”,增强了气势。考生在习作中适当使用反问语气可以使原本平铺直叙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
3、虚拟语气。
很多考生使用虚拟语气时非常头疼,条件太多、变化复杂是症结所在。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里建议考生牢记以下两类虚拟语气,灵活运用。
第一是表反对意见。虚拟语气表与现状相反,主句、从句时态倒退一格(例如从句原本为一般现在时,倒退为一般过去时)。
If we adopted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re would be much pollution.
上述表达使用虚拟语气,其真实意图是反对使用现代农业技术,不希望这种状况在现实中发生。
第二是表建议。某些特殊动词后接宾语从句表达建议时要使用虚拟语气。
I suggest drivers pay a large sum of fee when there is a lot of traffic. Meanwhile, I recommend the government improve traffic facilities.
使用这些特殊动词时,考生务必注意之后的宾语从句中使用动词原形。
4、插入语
如果考生经常阅读语言地道的英语文章(例如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的评论员文章等),就会发现英语母语使用者通常会将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副词或短语放在句中做为插入语,以增强语感,使语言更生动、更地道。插入语的使用也非常简单,考生只要将通常用于句首的副词或短语插入句中即可。例如:
Art, in addition, gives the students an outlet for expressing their turbulent emotions during puberty.
这里将原本置于句首表示并列关系的短语“in addition”,做为插入成分放在句中,使语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增强了语言的律动。
5、情书体。
类似于“甄嬛体”,情书一样的神表达可谓“普大喜奔”。在备考过程中考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形成了丰富多彩、情感奔放的表达方式。
例如一位高分考生用追女神的口吻描述他自己的高尚品格:
A genius never speaks about his own merits.
A genius would rather die than speak about his own merits.
再例如另一位高分考生模仿“失去你的爱我就无法苟活(I can not live without your love.)”,描述了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A teenager can not develop his body and mind without school education.
因此只要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充分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乐在其中,必能在收获高分的同时,收获一份欢乐。
总而言之考生要特别注意,无论使用怎样的句法变化,都务必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例如用强调语气亮明自己的观点,而不宜用在让步段中。此外,各种“句法变化”应适当使用,一般一篇文章中每种变化手法使用不超过两次,所谓过犹不及,必须时刻谨记。
综合以上词汇的“四大替换”法和“五大句法变化”法不难发现,语言变化多端是为了迎合满分标准的有意为之。上述技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只要大量练习,下意识培养良好的语言变化习惯,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重点阅读:
新东方托福:
新东方托福培训视频:
托福辅导:
上一篇: 考试托福有必要报培训班吗
下一篇: 18天备战托福拿下106分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