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年06月12日
通过这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模拟口试及与考生的交流,对考生在口试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的认识:
不流利。现有的英语不能有效地用于口头表达;回答问题不能“脱口而出”。
不准确。体现在对词汇意思把握不准,用词经常是大而不当,表达受第一语言(中文)干扰大;语法混乱,语言缺乏组织。
不自然。无法以一个相对“日常”的心态看待口试;口试中所说的话不象日常交流人们所讲的英语(哪怕是non-native speaker所讲的蹩脚英语);考生准备的现成“答案”、套路,让明眼人一眼看透。
在我看来,不自然,或者说套路,目前是IELTS Interview存在的最大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IELTS口试纵横谈”这章较深入地探讨。再者,考生的回答往往言不由衷,不能合乎情理。请看我和一位学生就口试第一部分的问答:
---Would you talk about a person in your family whom you feel very
close to?
---My father. He is a hotel manager and I also work in a hotel. We often talk about hotel management at home.
父女之情(You are supposed to talk about someone very close to you.) 就在于谈工作?谈饭店管理?你的真实感受在哪里?你把这种感受用英文讲出会很困难吗?如果有的话,是哪方面的问题?是否脑子里的既定模式在作怪?是否你在小学作文中就在建筑这种模式,以至今日用另一种语言表述出来都浑然不觉?
再如,谈起春节,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取自某培训学校口语教材Answer Key):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e eat delicious food,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and watch TV to welcome the New Year.
如果考官对中国的事情不甚了了,他的疑惑就可能是:Why watching TV can be part of it? 只要有文化间的交流,就会有差异造成的不适感或误读。怎样找一些有共性的话题来谈,是辅导教师和考生共同需要考虑的。
当考生被要求Describe a place of attraction (interest) ---描述一个名胜时,一些现成的“答案”可能会这样告诉考生:
颐和园, or the Summer Palace, is a place of extraordinary beauty. The Long Corridor and the bridges are the crown jewels of this masterpie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ing and architecture.
This public park, once an imperial garden, has attracted many visitors from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It is usually crowded, but you can still manage to find peace and quiet in谐趣园, literally the Garden of Harmony and Enchantment.
(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长廊、十七孔桥都是中国园林建筑的瑰宝。节假日园内常常游人如织。我心仪的地方是谐趣园,那是一个幽静的所在。)
英语很标准。问题是我们平时讲话是否听来象解说词一样?请你比较下面的说法:
Let me talk about the Summer Palace. I used to live near this park and I've been there many times. The Long Corridor and the bridges are all very famous. It i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now.
The place I like best is called 谐趣园, --- it's a small garden with a pond in it. There is a nice teahouse by the water. Well, recently they put the ticket price up, 30 Yuan per person. I guess that's a bit too expensive for me.
(我想说说颐和园。我以前常去,因为住的地方离的近。园里的长廊、十七孔桥都是有名的建筑。好象是前两年颐和园进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最喜欢的地方是谐趣园,那里边水边有个亭子,可以坐下喝茶。最近没怎么去,门票都涨到三十块钱一张了。)
因为口试是一个面对面的交谈,又是陌生人之间,作为考生似应考虑到听者的感受。日本初学汉语的学生说汉语时常常会说“很多有”,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但依照他的汉语水平,他这样说是自然的,你听了恐怕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中午放学时路上人多,他会说“人很多有”,他若说路上“人潮涌动”就不自然。
口语需要组织,但全然不同于IELTS写作课。你会说我写的怎么说也是不太地道的英文,但我说不管怎么样,你用写文章的思路,或别人写的文章(“标准答案”)去准备,说话一定带了写作味儿,就象许多电视主持人的文艺腔(常被讥为“不说人话”)一样,听着会很滑稽。不怕犯错误,只要你犯得自然。错误的语言不一定意味是boring, meaningless English,语言的错误也不一定妨碍理解与交流。至于所见有的口语教材专辟一章,罗列名人名言供考生考试中使用;而考试能否“出彩”,“锦上添花”,怕只能是一相情愿吧。
对于考官,你是外国人。如果对方差不多能听懂你的话,能据此做出反应;虽然你的语法、词汇不扎实,谈话有阻涩感,但谈话仍能进行下去,双方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说明交流基本有效(effective communication,Band 5或6),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结果。记得有一次模拟口试,一考生说他喜欢游泳,我顺口问道:What style are you good at? 这个考生找不到合适的词,情急之下,用手比画出自由泳姿势。我很高兴他能这样做,因为交流的目的达到了。这当然也反映了语言的局限,但更是积极、不轻言放弃的态度。尤其是在这个情形下,这种反映很恰当、很自然。
可以说中国教育的很多弊病都能体现在IELTS Interview上来。就我个人而言,应该说听了太多人云亦云的话,故每当模拟口试时有考生说出我意料不到又合情合理、或个性十足的话来时,我作为听者,简直是心存感激。本来我们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脾气秉性各有千秋,怎么一到考试就变得如此相似?对北京人的看法除了Very kind, very friendly, very warm-hearted以外,能不能有点别的?
最后我想针对培训讲点儿想法。大部分未来考生的语言局限是不能通过IELTS 考前培训解决的。培训的作用在于使考生熟悉考试形式,明白自己被预期做什么,怎样去做。口语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考生通过熟悉考试形式“梳理”其现有的语言,将其调理到尽可能舒展的状态。培训班不是广义上的英语学习班,而是熟悉考试的地方。有英语不错的人因不熟悉考试形式而考不好;水平不高的人因有“窍门”而通过考试的例子我至今未能得见。
对于很多想考IELTS的人士而言,当务之急是提高自己的“一般英语” (general English)。一头扎到IELTS专项培训,期望能学到英语,效果就如同一个厨师怎么也做不好酱爆肉丁,竟不得已转攻“满汉全席”一样。
我真切地希望本书能够使大家意识到:1)英文要自己说;2)英文要说自己。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