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的搏斗,也是一场
心理的搏斗,如何才能让12年的寒窗苦读不会白费?
心理咨询专家刘光灿表示,面对即将来临的
高考,考生坚定信念是很重要的,考生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
能力,把每一场考试都要想像成最后的一场考试,考试的时候才能尽力。同时,考生们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妄自菲薄,每考一科都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全力以赴的目标,争取一气呵成。
“每一个人,都要有良好的‘自我相能’(自我相信能力)。”刘光灿介绍,同一个人,相信与不相信自己,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考生面对高考,首先要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一般,面对考试都要尽力而为,不要抱有考不考得上,都觉得无所谓的心态,每个考生都要有考高分的信心,才能拥有成功的充分理由。
适度紧张利于集中注意力
“面对高考,每个考生都应该要有适度的焦虑。”刘光灿认为,高考前考生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正常的,在一定程度上,适度的紧张也有利于考生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反应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应对外界变化,更好地应对考试。
如果说考生焦虑不足,对什么都呈现出无所谓状态的话,考生就会出现松散的状态,也不利于考试。但是,如果考生出现过度的焦虑,就会造成心理紧张、恐惧和不安,那就会出现一种“考试病态”,也是不正常的。
“上
大学固然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决不是人生的惟一出路。”刘光灿认为,高考与其他考试一样,是一次对考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测试。他建议,考生考试前还是要有适度的焦虑,例如考生考前应该对考试有所期待,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同时,考生也没有必要过分紧张,而应该大胆地、全力以赴地投入高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自我暗示“考试不可怕”
高考是检验一个学生从高中、
高中到
高中的知识积累的情况,并不是某一时间段努力的结果,刘光灿提醒考生,面对考试,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外,还需要有一个正面的自我暗示,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内心的对话,即一种自己说、自己听的自我沟通方式,来保证考前的适度紧张,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比如,考生在考试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时候,尽量不要想我一定要吃饭,我一定要睡觉,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而是应该有一个正面的自我暗示,可以把吃饭想像成——“我是在享受美食”,把睡觉想象成——“我是在自我放松”。
同时,考生应该经常这样暗示自己:“我已经准备充分,考试并不可怕”、“不要慌、不要怕,没什么了不起”、“考试前我一定能
复习好”、“考场上我一定能发挥好”等等。
听音乐放松绷紧的神经
据刘光灿介绍,考生在面对高考的时候,不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高考上,应该要学会自我放松。刘光灿建议考生,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或是一些流水声、海浪声或鸟叫虫鸣等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听觉去感受,配合深呼吸和肌肉放松练习,不但可得到精神上的缓解,还可增强考生的自信,开发潜能。
同时,要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尽量寻找乐趣,并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学习之余,要多出去散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和同学开开玩笑,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