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年07月18日
2016年经济师考试备考已渐渐开始,网校小编根据往年的考试情况整理了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备考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备考经济师有帮助!
【真题】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的生产模式是()
A.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
B.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
C.推动式精益生产模式
D.拉动式精益生产模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精益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有两种模式:推进式和拉动式。在拉动式模式下,生产物流管理的特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拉动生产系统各生产环节对生产物料的需求。
②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部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干预、控制,但重在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
③在生产的组织上,计算机与看板结合,由看板传递后道工序对前道工序的需求信息。
④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出发点是整个生产系统,而不是简单地将“风险”看作外界的必然条件,并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系统中的缺陷。参见教材P127.
【知识点扩展】
不同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
从生产方式的发展来看,依次出现了“作坊式手工生产”“大批量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三个阶段,它们分别对应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化社会。不同的生产模式对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重点也不同。
1.作坊式手工生产模式
作坊式手工生产模式也称单件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在大批量生产模:戈到来之前的长期生产实践中,作坊式手工生产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作坊式手工生产模式下,生产管理凭借的是个人的生产经验以及行规。这一阶段整个管理活动的特点体现为一种经验管理,因此个人的经验智慧和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生产物流菅理的水平。
2.大批量生产模式
大批量生产模式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传统大批量生产模式作为一种技术进步和客观存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量生产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生产的产品品种很少,产量很大,生产的重复程度高,这就使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体现出以下特点: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即事先必须制定物料消耗定额,然后编制各级生产进度计划对生产物流进行控制,并利用库存制度对物料的采购及分配过程进行相应的调节。
3.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也称精益生产模式,20世纪70年代,当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了“JIT”即准时生产制,后来美国在全面研究以准时生产制为代表的日本式生产方式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理伦,SH“精益生产”理论。
精益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生产物流菅理有两种模式:推进式和拉动式。
(1)推进式模式。推进式模式是以MRP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模式。具体来讲,企业的计划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市场预测制订年度生产计划,对产品按零部件展开,计算出每种零部件的需要量和各生产阶段的生产提前期,确定每个零部件的投人产出计划,并按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指令。每一生产环节都按计划进行生产,将实际完成情况反馈到计划部门,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下游的生产环节,不管后续环节当时是否需要。由于计划信息的有限性与不准确性,计划不可能做到很精确。因此,推进式菅理生产物流实际上做不到按需生产。在这种模式下,物流和信息流是完全分离的。
推进式模式下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特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管理手段上,大量运用计算机系统。
②在生产物流的组织上,以物料为中心,强调严格执行计划,维持一定的在制品库存。
③在生产物流计划编制和控制上,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
(2)拉动式模式。在拉动式模式下由客户订单来触发产品需求,该需求将需要的生产物料在整个生产系统中牵引而过。具体来讲,由客户订单信息牵动产品装配,再由产品装配拉动零部件加工。每道工序、每个车间都按照当时的需要向前一道工序、上游车间提出要求,发出工作指令,上游工序、车间完全按这些指令进行生产。换句话说,真正的生产计划指令只下达到总装配线,其余的每一道工序的生产指令由其后面的工序在需要的时候下达。在拉动模式下,物流和信息流是结合在一起的。
采用拉动式模式进行企业生产物流的管理,可以真正做到按需生产。如果每道工序都按其下一工序的要求,在适当的时间、按需要的品种与数量进行生产,就不会发生不需要的零部件生产出来的情况。可以说,对物流平衡的无限追求是拉动式模式的核心所在。在拉动式模式下,生产物流管理的特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拉动生产系统各生产环节对生产物料的需求。
②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部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干预、控制,但重在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
③在生产的组织上,计算机与看板结合,由看板传递后道工序对前道工序的需求信息。
④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出发点是整个生产系统,而不是简单地将“风险”看作外界的必然条件,并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系统中的缺陷。它一方面强调供应对生产的保证,另一方面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从而不断暴露生产中基本环节的矛盾并加以改进,不断降低库存以消除库存产生的“浪费”。
【编辑推荐】:
中级经济师培训://www.auscyc.com/wx1910/
经济师培训:https://kaoshi.china.com/jjs/wangxiao/
经济师网校排名://www.auscyc.com/wx1910/
免费资料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