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年07月11日
墙体构造组成
为了保证砖墙的耐久性和墙体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应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构造处理。砖墙的细部构造主要包括:
(1)防潮层。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和勒脚部位的地面水影响墙身。它的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当室内地面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墙身防潮层一般有卷材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和钢筋混凝土防潮层等。
(2)勒脚。勒脚是指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近的部分。它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落的雨水对墙面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同时,还有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勒脚经常采用抹水泥砂浆、水刷石,或在勒脚部位将墙体加厚,或用坚固材料来砌,如石块、天然石板、人造板贴面。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也可以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
(3)散水和明沟。为了防止地表水对建筑基础的侵蚀,在建筑物的四周地面上设置明沟或散水。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应同时设置明沟和散水。明沟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0.5%~1%。外墙与明沟之间应做散水,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坡度为3%~5%。降水量小于900mm的地区可只设置散水。明沟和散水可用混凝土现浇,也可用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嵌缝,以防渗水。
(4)窗台。窗洞口的下部应设置窗台。窗台根据窗子的安装位置可形成内窗台和外窗台。外窗台是防止在窗洞底部积水后流向室内。内窗台则是为了排除窗上的凝结水,以保护室内墙面。外墙台有砖窗窗台和混凝土窗台做法,砖窗台有平砌挑砖和立砌挑砖两种做法。表面可抹1:3水泥砂浆,并应有10%左右的坡度,挑出尺寸大多为60mm。混凝土窗台一般是现场浇制而成。内窗台的做法也有两种:水泥砂浆窗台,一般是在窗台上表面抹20mm厚的水泥砂浆,并以突出墙面50mm为好;窗台板,对于装修要求高的房间,一般均采用窗台板。外窗台外挑部分应做滴水,滴水可做成水槽或鹰嘴形,窗框与窗台交接缝处不能渗水,以防窗框受潮腐烂。
(5)过梁。过梁是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与其他构件(楼层、屋顶等)传来的荷载,它的部分自重可以直接传给洞口两侧墙体,而不由过梁承受。
过梁可直接用砖砌筑,也可用木材、型钢和钢筋混凝土制作。砖砌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采用得最为广泛。
(6)圈梁。圈梁是沿外墙、内纵墙和主要横墙设置的处于同一水平内的连续封闭梁。
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增加墙体稳定,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并防止较大振动荷载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在抗震设防地区,设置圈梁是减轻震害的重要构造措施。
圈梁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钢筋砖圈梁两种。钢筋砖圈多用于非抗震区,结合钢筋过梁沿外墙形成,钢筋混凝土圈梁其宽度一般同墙厚,对墙厚较大的墙体可做到墙厚的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尺寸为180mm、240mm。圈梁的数量与抗震设防等级和墙体的布置有关,一般情况下,檐口和基础处必须设置,其余楼层的设置可根据要求采用隔层设置和层层设置。圈梁宜设在楼板标高处,尽量与楼板结构连成整体,也可设在门窗洞口上部,兼起过梁作用。
当圈梁遇到洞口不能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截面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梁,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应大于两梁高差的2倍,但对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
(7)构造柱。圈梁在水平方向将楼板与墙体箍住,构造柱则从竖向加强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墙体的延性,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增加建筑物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因此,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中须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一般在墙的某些转角部位(如建筑物四周、纵横墙相交处、楼梯间转角处等)设置,沿整个建筑高度贯通,并与圈梁、地梁现浇成一体。施工时先砌墙并留马牙槎,随着墙体的上升,逐段浇筑混凝土。要注意构造柱与周围构件的联结,并且应与基础梁有良好的联结。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竖向钢筋一般用4Φ12mm,钢箍间距不大于250mm,随烈度加大和层数增加,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后浇注钢筋混凝土柱,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接钢筋,每边伸入场内不宜小于1m.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地圈梁内。
(8)变形缝。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它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能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
①伸缩缝。又称温度缝,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气温变化而产生裂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造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缝内应填保温材料,间距在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②沉降缝。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即使相邻部分也可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2、3层时可取50~80mm;4、5层时可取80~120mm;5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
③防震缝。地震区设计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防震缝一般从基础顶面开始,沿房屋全高设置。缝的宽度按建造物高度和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来确定。一般多层砌体建筑的缝宽取50~100mm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高度15m及以下时,缝宽为70mm;当建筑高度超过15m时,按烈度增大缝宽。
变形缝的构造较复杂,设置变形缝对建筑造价会有增加,特别是缝的两侧采用双墙或双柱时,无论构件的数量与构造都会增加而更复杂。故有些大工程采取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以阻遏建筑物产生裂缝,但第一次投资会增加,维修费用可以节省。
(9)烟道与通风道。烟道用于排除燃煤灶的烟气。通风道主要用来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烟道设于厨房内,通风道常设于暗厕内。
烟道与通风道的构造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是烟道道口靠墙下部,距楼地面600 1000mm,通风道道口靠墙上方,离楼板底约300mm。烟道与通风道宜设于室内十字形或丁字形墙体交接处,不宜设在外墙内。烟道与通风道不能共用,以免串气。
(10)垃圾道。垃圾道由垃圾管道(砖砌或预制)、垃圾斗、排气道口、垃圾出灰口等组成。垃圾管道垂直布置,要求内壁光滑。垃圾管道可设于墙内或附于墙内。垃圾道常设置在公共卫生间或楼梯问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