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康语儿童智能康复中心
专业精准的课程内容 体面舒适的家长服务
快速咨询63种感统训练器材身体大脑全面发展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大脑神经科学
课程内容:通过63种感统训练器具改善儿童5大感觉失调问题,提升儿童粗大动作、精细动作、
身体协调、手眼协调等身体动作技能等,促进孩子身体及大脑神经全面发展。
课程效果:①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学习力
②改善儿童感统失调问题
③促进儿童大、小肌肉能力发展
④提升儿童气息,促进言语发展
课程教具:63种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及教具
人的感官及效果
当说到感官时,大部分人对感觉的认知停留在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上面。分别对应了人身上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嘴巴。它们的效果相信咱们都比较清楚,就不多做介绍了。但其实咱们人身体上的感官还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触觉是指分布在全身皮肤上下的神经细胞对外界温度、湿度、痛苦、压力的感觉。触觉可以帮助咱们避开外物的伤害保护咱们本身的安全,一起也是咱们知道世界最基本的途径。前庭觉又称平衡觉,处于内耳深处,指在地心引力效果下个体移动产生刺激的感觉。前庭觉可以帮助咱们过滤掉无用信息,让咱们注意力保持会集。而本体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咱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具有对身体大肌肉以及精密动作操控的能力,影响着咱们的运动企划能力。
言语开发
20种音系疗法30天开口说话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口肌及构音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言语听觉科学、口部运动治疗学
掌握300组词汇认知能力倍数增长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认知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科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学会15类社交技巧 融入学习生活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社交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一对二
科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情景化小组授课巩固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教学对象:3-6岁准备上幼儿园的谱系、发育迟缓的儿童
课程模式:1对3小组授课
科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
家庭中宝宝必做的感统训练项目!
平衡感、本体觉(适合年龄段2-4岁)
1.能2步1级上楼梯:
练习意图:练习平衡力、和谐及独立行走才能。
练习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
帮忙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帮忙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假如孩子不合作,可把生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赏。留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生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怎么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赏物。
2.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
练习意图: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才能。
练习要求及帮忙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 双手帮忙;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分推或扶持孩子行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舞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状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武汉儿童感统训练什么时候好?
儿童的感统训练合适的年龄是在3-12岁之间,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如果感觉失调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必要时可以进行必要的矫正。
预防期(0~3岁):在儿童诱导系统训练的基础阶段,通过诱导系统训练帮助儿童度过这个阶段的各个敏感期。
黄金期(3~6岁):感统训练的黄金期,通过针对目的的训练,提高感觉统合能力,使孩子的身心协调,舒适成长。
补充期(6-12岁):错过感统训练的黄金期,为了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
超过12岁的孩子将在性格上哪以纠正问题。
从2010年成立发展至今,已在福州、厦门、杭州、武汉、重庆、南京等地区设有32家直营分校,总教学面积近25000㎡。
目前,每日在训儿童2148人,每年接收近10000人次来校康复训练,已帮助近5500名特殊儿童顺利融入幼儿园或小学,9年累计,为近55000个家庭提供专业的康复咨询服务。
帮助孩子调整“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根据感觉统合才干开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根底才干打造阶段,也成为“调整期”。这个阶段的练习项目:通过触觉、前庭觉、本体感、视觉形状、听觉感官等根底练习内容,调整身体运动功能,平衡、肌肉、和谐、速度、合作、方向、改变达到身体机能的提高。
3岁是孩子性格构成的关键期,也是根本行为稳固的时期,3-4岁也是孩子形象视觉(咱们平时所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展的关键期。从感觉统合的开展阶段来看。在3-4.6岁这个阶段的感统练习,属于根底才干打造阶段,更偏重于调整孩子的“吃力不讨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