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网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模拟题(6)

分类:教师资格 | 更新时间:2020-09-29| 来源:转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老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贝贝听着听着突然笑出声来,旁边的几个小朋友看了看贝贝,也跟着笑了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出幼儿的情绪具有(  )。

  A.社会性

  B.冲动性

  C.传染性

  D.深刻性

  2.2岁的幼儿说出“骑车”一词时,既可能是体现情感的功能,表示“我喜欢骑车”,也可能是表示意动的功能,表示“我想玩骑车”,3岁之后,幼儿能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反映出幼儿的语法发展是(  )。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不完整到完整

  D.从情境性到连贯性

  3.在婴儿期.婴儿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

  A.模仿

  B.操作学习

  C.使用工具

  D.习惯性

  4.儿童满周岁的时候,虽然走路还很不稳,晃晃悠悠,但却坚持要自己走,到处钻,不再像以前那样顺从成人的指挥,这是因为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  )。

  A.敏感期

  B.关键期

  C.最佳期

  D.转折期

  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张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张,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

  A.他认为牛、人、猪经常在一起出现,而船不是

  B.他认为船是没有生命的,而另外的都是有生命的

  C.他认为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

  D.以上理由都不正确

  6.由幼儿园自行开发和管理的课程是(  )。

  A.国家课程

  B.园本课程

  C.预成课程

  D.生成课程

  7.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8.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开展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框架的游戏活动被称为(  )。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有规则游戏

  9.儿童2岁半以后能自己玩玩具,进行游戏,但不参与别人的游戏,似乎没有意识到其他儿童的存在,从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看,这种游戏水平属于(  )。

  A.非游戏行为

  B.独自游戏

  C.平行游戏

  D.合作游戏

  10.建立生活常规的意义不包括(  )。

  A.保障幼儿的安全

  B.方便教师保教工作的需要

  C.保障集体生活及幼儿的交往需要

  D.促进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11.游戏指导策略是指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请结合实际谈谈一般有几种指导方式或策略?

  12.活动区材料的投入要适时、适量、有指向性,一般来说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有人说:游戏对孩子来讲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重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1)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2)成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15.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可是小明一看妈妈不允许。就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

  结合以上案例。分析幼儿情绪表现的特点以及如何帮助幼儿调节不良情绪。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请以“夏天”为主题设计中班的系列活动。要求:

  (1)画出主题网络图。

  (2)将其中的一个内容设计成具体的活动计划,注意计划的完整性,并说明设计的意图。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幼儿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新人园的一个孩子哭泣着要找妈妈,会引得早已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们都哭起来。听故事时,一个幼儿笑,其他幼儿也跟着哈哈笑起来,所以选择C选项。

  2.【答案】A。解析:幼儿早期的语言功能有表达情感、意动和指物三个方面。最初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以后才逐渐分化,这体现了幼儿的语法发展是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3.【答案】C。解析:在婴儿期,婴儿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使用工具.故选C选项。

  4.【答案】D。解析: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会出现心理发展的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题干中幼儿刚满周岁时,突然变得不再顺从成人,正因为其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5.【答案】C。解析:幼儿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具有表面性。A选项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实践之上的,4岁半的幼儿不具备如此丰富的生活经验。B选项,生命是内在属性,幼儿不具备通过内在属性进行分类的能力。而C选项,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正是表面性的体现。

  6.【答案】B。解析:园本课程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基础上编制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由幼儿园自行开发和管理。

  7.【答案】D。解析: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儿童、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只有放开让幼儿进行创造,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

  8.【答案】B。解析: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9.【答案】B。解析:独自游戏是指儿童独自玩耍,尚没有出现玩伴意识的一种游戏形式。题干中幼儿没有意识到其他儿童的存在,说明其处于独自游戏阶段。

  10.【答案】B。解析:幼儿生活常规是以幼儿为建立依据的。

  二、简答题

  11.【参考答案】

  教师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介入游戏:

  (1)作为旁观者介入:教师在一旁观察儿童游戏,并有语言或非语言信号(如:点头、微笑)来表示对幼儿游戏的关注,让幼儿感受来自教师的支持和赞同。

  (2)作为管理者介入:教师不参与游戏,但积极地帮助幼儿为游戏做准备,并随时为正在进行的游戏提供帮助,如回应儿童关于材料的要求,协助儿童布置环境,提出适当的建议以延伸儿童的游戏等。

  (3)作为共同游戏者介入:教师作为孩子们平等游戏伙伴积极参与儿童游戏,通常扮演小角色,并通过一些策略进行暗示,间接对游戏产生影响。这时教师一般遵循游戏的原有进程。让幼儿主宰游戏。

  (4)作为游戏带头人介入:通常儿童很难自己开展游戏或正在进行的游戏难以拓展下去的时候,教师积极地参与儿童游戏。通过提议新的游戏主题、介入新的道具或情节元素以扩展已有的主题等方式,对儿童游戏施加更多的影响。

  12.【参考答案】

  (1)应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投放开放性材料;

  (2)应投放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符的活动材料;

  (3)应投放数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

  (4)应投放能满足不同水平儿童发展需要的材料;

  (5)应投放具有启发性、可操作性、探索性的材料;

  (6)在投放材料时.可充分利用家庭、社区、互联网等资源。

  三、论述题

  13.【参考答案】

  我同意这种说法,理由有三: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在一日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外,幼儿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游戏。即便是生活、劳动、学习等活动.幼儿也常常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或是将生活、学习、劳动的过程变成游戏活动。幼儿喜欢游戏,还喜欢把他们的一切活动游戏化。

  (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幼儿喜爱游戏并且不断进行游戏,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较低,但发展的速度却很快。幼儿身心的快速发展是以幼儿的多种需要——运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操作和探索的需要等的满足为前提的。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这些需要很难在真实生活中得到充分满足。为解决身心发展需要及其在现实中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幼儿创造并参与游戏,到游戏中去满足需要,适应生长。

  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幼儿游戏的水平,幼儿所玩的游戏内容、形式等与其实际身心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因此,也可以说游戏是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主要活动。

  (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还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

  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学习,这种学习与其他形式的学习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内部。

  幼儿需要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成长,没有游戏的童年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

  14.【参考答案】

  (1)案例中这个时期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2)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行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或是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成人要在确保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

  15.【参考答案】

  幼儿的情绪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外部性。即随外部情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减弱或者加剧。

  (2)激动、冲动性。即高兴时马上会手舞足蹈、笑逐颜开;愤怒时马上会咬牙切齿、暴跳如雷。

  (3)暂时性。即指某种情绪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就是大人不管他,到一定时间后,这种情绪也会变化的。

  (4)与生理需要有关。特别是在婴儿时期更为明显,饥饿与身体不舒适时就会哭,吃奶时就会笑。2~3岁的幼儿也会常常因为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情绪表现不好。

  帮助幼儿调节不良情绪有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法。转移幼儿注意,化抱怨为幽默。

  (2)冷却法。暂时置之不理,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

  (3)想象和暗示法。通过树立榜样的方法,如故事中的人物,来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情感。

  (4)情绪的宣泄。每一个幼儿在生活中都可能遭到冲突、挫折,而表现出不良情绪反应,成人应给予幼儿情绪发泄的机会。唱歌、游戏、运动是情绪宣泄、疏导和升华的重要途径。

  五、活动设计题

  16.【参考设计】

  一、主题网络图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模拟题(6)

  二、活动设计

  1.设计意图:炎热的夏天到了,应该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探索各种凉快的方法,并通过活动锻炼孩子们的分类能力。

  2.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夏天天气很热,尝试寻找多种方法使自己凉快起来。

  (2)尝试对各种凉快的方法进行简单分类。

  (3)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体验游戏的快乐。

  3.活动准备:

  (1)部分使人凉快起来的食物、饮品、生活用品。

  (2)各种夏季能使人凉快起来的图片。

  (3)“炎热”怪兽头饰一个。

  4.活动过程:

  (1)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寻找能使人凉快的方法。

  ①导入:教师和幼儿一起做体操,由身体的热,引起话题。

  教师和幼儿共同谈谈做完操后的感觉.体会夏天的热。

  ②通过实践,自由寻找使自己凉快起来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找凉快”活动的兴趣。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各种使自己凉快的方法。

  ①说说刚才你找到了什么方法使自己变凉快的?(教师根据幼儿讲述逐步出示图片)

  ②拓展经验,除了刚才你们找到的凉快方法以外,你们还能想出什么让自己凉快的好方法?大胆设想在不同场景中使自已凉快的方法。(如户外、夏季晚上睡觉时等)

  (3)尝试对各种使人凉快的方法进行简单分类。

  (根据夏季衣着、夏季饮食、夏季日常用品、夏日活动进行简单分类)

  (4)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各种使人凉快的知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资格

课程资料包领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