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使用不同意象对于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景物意象与《雨霖铃》中“寒蝉、长亭、骤雨初歇”所渲染的气氛基本一致的是( )。
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B.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答案】A。解析:柳永的《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寒蝉、长亭、骤雨初歇”渲染了离别前的低沉、忧郁、悲伤的气氛。B项王维《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描写的是秋季山中的景色,渲染了一种恬淡闲适的气氛;C项《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虽为送别时的情景,却是乐景写哀情,渲染一种清新明朗的气氛。A项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渲染了送别时较为沉郁、忧伤的气氛,与“寒蝉、长亭、骤雨初歇”所渲染气氛较为一致。故本题选择A项。
2.古代诗人中不乏高洁之士,他们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选择归隐田园享受心中向往的恬淡闲适并在期间作出众多优秀的诗作。下列诗句是描写归隐生活且诗人作品正确的是( )。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白居易《归园田居》)
B.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陶渊明《渭川田家》)
C.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D.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答案】C。解析:A项《归园田居》的作者是陶渊明;B项《渭川田家》的作者是王维;D项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并不是描写的归隐生活。C项《酬张少府》是一首赠友诗,归隐者自称对万事已不关心,恬淡达观,“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描写的是诗人归隐后的平静生活。故本题选择C项。
3.学习文言文单元,虚词的使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下列语句中虚词“而”用法相同的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应注意归类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而”的常见用法有代词.连词.动词.语气助词等,而作连词的用法中又包含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加设.因果等多种逻辑关系。本题考查“而”作连词时所代表的不同逻辑关系。A项,在两句中均代表并列关系;B项,“而”在两句中所代表的逻辑关系依次为承接和转折;C项,“而”在两句中所代表的逻辑关系依次为转折和承接;D项,“而”在两句中所代表的逻辑关系依次为因果和表目的。故本题选择A项。
4.在成语的辨析中,学生应结合语境检验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你是学数学的,又不懂设计,不要总是对设计师指手画脚。
B.李小明关于小区内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等问题的解决十分妥当,无可厚非。
C.郑恺边开车边学李晨说话,模仿得惟妙惟肖,被戏封为“模仿帝”。
D.保护学校公物,保持校园整洁干净,我校每一位同学都责无旁贷。
4.【答案】C。解析:“惟妙惟肖”意为模仿得生动逼真。与之前“模仿得”语意重复。故本题选择D项。
5.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不能照抄材料)(20分)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其他篇目为,《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是个典范的伟大作品,使人们在许多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心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背诵课文,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等现象,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意象进行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起伏转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确定依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故设置了上述三维目标。
②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设置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③目标设置还应依据单元导语和文本特点。单元导语指出,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因此设置了上述三维目标。该首诗是饱含作者人生理想和追求的田园诗,语言朴实自然,意蕴丰富,因此设置了目标三。
④还应考虑学生的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阅读有一定基础和兴趣,对于文章内涵探究有一定困难,因此采用合作讨论教学法,配以教师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欣赏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据此设置了目标2。
教师资格
课程资料包领取